![]() |
![]() |
龍泉和“龍詮” | ||
作者: 來源: 日期:2022/2/24 10:56:23 人氣:52 | ||
龍泉和“龍詮” 龍泉外國語學校教師 劉云哲 “五千年龍生龍,五千年鳳生鳳……”這一陣用我們校歌做成的手機鈴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。今天是3月22日,兒子今年讀高三,還有76天就要參加高考了,卻趕上了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,我和妻子宅在家里,給他當起了保姆和臨時監(jiān)督員。走近隔壁房間,我從門縫靜靜地看著正在早讀的兒子,思緒卻回到了18年前…… 那時候,巴中的社會經(jīng)濟、基礎設施非常薄弱,特別是教育資源極其匱乏,我追隨著一群教育拓荒者,拋棄了公立學校的“鐵飯碗”,來到望王山下這所巴城第一所民辦學校——巴中龍泉外國語學校。 2002年9月1日,學校招收了第一批共666名學生,然而當時學校的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樓都還沒有建好,無法投入使用,學校領(lǐng)導當即決定全校學生分成男生和女生兩個訓練營,分別安置在絲綢廠和回風龍舌壩,開始了長達23天的軍訓生活。學校安排我和另外一位老師管理一營5連27個初一男生,當天上午我背起了行裝告別了身懷六甲的妻子,二話沒說就來到了新生訓練營。訓練營的臨時宿舍全是用庫房改造的,所有訓練的官兵、老師和學生同吃同住。9月的天氣依然炎熱,中午時分,在這“集中營”里,各種氣味混雜在一起,簡直“美妙極了”。但我們所有的老師和學生沒有被困難嚇倒,每天都不折不扣的完成了訓練任務。 2002年9月14日,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,因為在這天我成為了爸爸!下午5點多,妻子從家中打來電話說肚子很疼,孩子有早產(chǎn)的跡象。接完電話,我心急如焚,立即向領(lǐng)導和同事請了假,馬不停蹄地往家趕,那個年代的巴中沒有公交車,也沒有出租車,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就是為數(shù)不多的面包車。我走了差不多一公里才攔下一輛面包車,回到家里,看到妻子已經(jīng)疼得不行,我和母親準備好東西,匆匆忙忙地趕到醫(yī)院,醫(yī)生檢查完后,告知我們孩子要早產(chǎn),妻子、母親和我都六神無主,商量之后接受了醫(yī)生的建議,匆匆進了產(chǎn)房。晚上十點二十二分,,一個男孩平安降生,我們?nèi)覠o比欣慰,孩子5斤2兩,除了瘦一點,還算健康。過來幾天,我到醫(yī)院辦理出院手續(xù),工作人員要登記孩子的出生證明,我才想起還沒有給兒子取名字。和妻子商量,干脆就叫劉龍泉,一來按家譜輩分排行,兒子名字中間應該是“龍”字,二來一家人都在龍泉,剛好孩子又出生在龍泉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的階段,就叫“劉龍泉”吧。妻子說,“泉”還是改用一個諧音“詮”,于是兒子后來的姓名就是:劉龍詮。 由于兒子7個多月就早產(chǎn),所以小時候體質(zhì)很差,醫(yī)院和診所成了我們一家經(jīng)?!肮忸櫋暗牡胤?。兒子從小腦袋大、眼睛大,身體特別瘦,別人都戲稱他“大頭兒子”,走路總愛摔跤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兒子的體質(zhì)慢慢向好的方向發(fā)展,特別是小學四年級,他被選進了班上的籃球隊,就癡迷上了籃球。短短幾年時間,已經(jīng)從一個瘦小的孩子長成了一個1.8米高的大小伙兒。 而龍泉外國語學校建校初期就象我的孩子一樣困難重重,舉步維艱。資金、建設、師資、生源各種不可預料的因素隨時在考驗著創(chuàng)業(yè)者們,但龍泉人沒有叫苦,沒有懈怠,春去秋來,多少個不眠之夜,寒來暑往,撒下了大伙兒無數(shù)的汗水和淚水。龍泉人創(chuàng)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,成就了一輪又一輪輝煌。 崢嶸歲月,未來可期。轉(zhuǎn)眼間,兒子成人,已在龍泉畢業(yè)。而我們的學校——巴中龍泉外國語學校也剛好迎來18周年,他和龍泉共同成長,18歲的成人禮,象征著希望,奠基著未來。希望我的學校在這個充滿艱辛的春天走好每一步,希望我的孩子,在度過多事季節(jié)之后,將迎來收獲滿滿的金秋。 2020年3月 |
||
|